▲象鳥:1649年滅絕

象鳥是生活在馬達加斯加內一種巨型、不會飛的科,其下有「隆鳥屬」和「Mullerornis」兩屬,至少在16世紀以前便已滅絕。

象鳥曾被認為是世界所存在過最大的鳥類,身高可超過三公尺、體重達半頓,直到2006年的十月被駭鳥的化石(Phorusrhacidae)比下為止。

「隆鳥」的成鳥和蛋都有陸續地被發現,某些蛋的甚至有越過一公尺的周長(34cm長)。

現今有四個種被歸類於「隆鳥屬」之下:A. hildebrandti、A. gracilis、A. medius和A. maximus (Brodkorb, 1963),但這種分類並不是完全沒有爭論的,有些的作者會將其歸類在同一個種A. maximus裡。

隆鳥屬於古顎總目,和鴕鳥的關係較近,不能飛,且其胸骨沒有龍骨脊。

華盛頓的國家地理學會中擺有一顆由路易斯·馬登在1967年所發現的一顆隆鳥蛋。

這顆蛋絲毫未損,而且裡面還有一隻未生小鳥的胚胎骨架。

隆鳥的身軀健碩,脖子很長,腦袋很小。

圓鈍的喙,兩隻大大的腳趾及粗壯的大腿。

隆鳥的前肢已經退化,只留下很小的翅膀,羽毛同鴯鶓非常相似,是一種善於奔跳而不會飛的巨鳥。

隆鳥是早期鳥類向大型化發展的一支代表,它同島上的其他動物一起和諧地生存了很長一個時期。人們認為隆鳥的肉多且鮮美,羽毛修長,可作裝飾品,過去,馬達加斯加島的居民常常獵殺隆鳥,取食它的肉,面羽毛則作為身上的裝飾品,他們還用隆鳥的腿骨做成項鏈,佩掛在胸前。

那裡至今仍流傳著許多關於隆鳥的神話傳說。

隆鳥數量本來一直不多。

到了17世紀,馬達加斯加島的居民數量已增至以前的十幾倍,他們很快就出現在缺衣少食的現象,這促使他們的加快了開發自然、掠奪自然資源的進度。

大片的森林被砍伐,變成了家田,使隆鳥無家可歸,許多隆鳥因此死掉了,剩下的隆鳥有的不得不去偷食家作物,這對於還不能完全滿足自己需要的當地居民來說,是不能容忍的。

一時間隆鳥就被當成了仇敵,也成了當地人主要的肉食來源,他們不但獵殺成年的隆鳥,就連幼鳥也不放過。

隨著馬達加斯加森林的大量減少,成年的隆鳥也所剩無幾,幼鳥及隆鳥蛋也是同樣的命運。

1649年,是當地居民能夠捕殺到隆鳥的最後一年。

之後,人們再也沒有見過隆鳥。

但據說200年後,在1849年,曾有人在馬達加斯加南部的森林裡發現了一枚隆鳥蛋,可惜的是沒有發現成鳥。

自此以後,人類再也沒有發現過任何隆鳥的足跡,它的世界第一大鳥的稱號也在人類的干涉之下讓給了鴕鳥。

來源 / 維基百科 :象鳥 & Mark :史上最大的蛋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龜山東吉太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